到過臺灣的人,多有一個印象,那就是臺灣的廟多,神明多,民眾生活中的宗教色彩濃厚。確實如此,根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的宮觀寺廟、教堂多達兩萬所,供奉的神明有200位,從釋迦牟尼、玉皇大帝、媽祖、觀音、關帝,到土地公、城隍爺、保生大帝,應有盡有,不一而足。與此同時,每個臺灣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凡事存敬畏之心。宗教在臺灣社會起著教化人心、安定秩序、啟迪智慧的作用。
寺廟
佛教有四大叢林
大陸人到日月潭游玩,通常都會順道去拜訪位于南投縣埔里小鎮的中臺禪寺,并為中臺禪寺的金碧輝煌、美輪美奐所震撼。其實,類似于中臺禪寺這樣的“佛教叢林”,臺灣共有四個。其他3個分別是位于高雄的佛光山、花蓮的慈濟、新北市的法鼓山。這四大“叢林”每個都有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信眾,在島內外都有分院,有報紙、雜志、電視臺、網絡,有學校、醫院、博物館。
除了弘揚佛法,他們經常性的一項工作就是做慈善,這其中尤以慈濟最為出色。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大地震,政府的救援人員還沒有到災區,慈濟人就已經開始為災民施粥了,政府的簡易房圖紙還沒有畫出,慈濟人就已經設計好了。四川汶川地震,慈濟在成都、德陽、綿陽、雅安等地援建了學校、農房等14個項目,投入資金達4.5億元人民幣。此外,慈濟還積極推動骨髓移植。截至目前,慈濟的骨髓干細胞中心為大陸15個省、市、區累計捐贈骨髓1123例,骨髓移植成功率達80%。
在臺灣人眼里,這四大“叢林”都是修身養性、樂善好施的代名詞。
宗教
媽祖信仰最普遍
早年大陸先民渡海來臺的時候,都會祈求媽祖保佑,久而久之,相沿成習,媽祖在臺灣人生活中起著安定心靈的巨大作用。
與大陸相比,臺灣的媽祖,有各種面相,也代表不同的意義。如粉面媽祖,代表在生面相;黑面媽祖,代表救苦救難面相;金面媽祖,代表得道升天后的面相。臺灣各地有870多所媽祖廟,其中不乏清朝皇帝敕建的,比如,彰化縣鹿港鎮的“敕建天后宮”。乾隆年間,臺灣發生“林爽文之亂”,皇帝派陜甘總督??蛋猜时f人渡海來臺從鹿港登陸,經過數月的征戰,終于平定民亂。福康安以大軍渡海時得到媽祖的庇佑為由,奏請朝廷在鹿港興建天后宮,故名敕建天后宮。每年農歷三月媽祖誕辰之前后,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云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舉辦祭祀、進香、繞境等活動,其中尤以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如今已然成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鎮瀾宮媽祖的繞境活動,歷時九天八夜,行經臺中、彰化、云林、嘉義4縣市,經過21個鄉鎮,繞經111座廟宇,全長340公里,進香隊伍達數萬人。
信仰
原住民多信基督、天主
臺灣的原住民,除了傳統的祖靈信仰,大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原因乃是17世紀,荷蘭與西班牙人曾相繼侵占臺灣,從那個時候開始,有西方神職人員開始深入原住民部落,開始傳教活動。日本侵占臺灣期間,這種活動被禁絕。1945年臺灣光復后,蔣介石當局開放原住民禁地,讓神職人員進部落傳教,蔣的做法,與他是基督徒有關。后來,美國經援臺灣時,這些神職人員帶著糧食、物資和醫療器具進原住民部落,贏得他們好感,很多人因此皈依。如今,宗教已經成為原住民族人日常生活作息的一部分,每周六日族人會上教堂禮拜,周日族人則參加家庭禮拜,而各年齡層又有屬于自己的詩班、團契或聚會,再加上教會不時舉辦各類活動,因此一個信仰虔誠的原住民族人,其生活可說與教會息息相關。
衍生
臺灣有很多宗教電視臺
臺灣的“佛教叢林”并非只是簡單地為民眾提供燒香的場所,還衍生出很多東西。比如有自己的報紙、雜志、網絡、學校、醫院、餐飲等等。雖然也有旅游收入,但他們為游客所提供的紀念品卻相當精致,而且品種繁多。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如佛光山提供的佛化婚禮,從婚紗照,到婚禮儀式一應俱全,非常受歡迎。
在臺灣,打開電視,你會發現有很多宗教臺,或講經說法、心靈開示,或進行生態環保、生命教育。這其中大多為佛教電視臺,比如佛光山的人間衛視,慈濟的大愛電視,華藏衛視、佛衛慈悲臺、法界衛視、生命電視、唯心電視。除此,還有基督教的“好消息-GOOD TV”。雖然基督教與佛教所信奉的是不同的“主”角,但這些電視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絕無“電視怪獸”危害身心的頻道,是一個可以讓家長放心、可以幫助觀眾經營美好家庭、可以深度關懷社會、可以從節目中獲得心靈提升的“干凈節目”。
戒律
出家人大多遵行清規戒律
臺灣多數寺院、僧團有著嚴格的戒律規定,普通僧眾幾乎沒有個人的生活空間、沒有個人支配的時間。他們的佛事,像早晚課、法會等,無論是場面還是唱念,都特別地莊嚴、認真、整齊。他們組織的任何活動,都是反復演練,整齊有序,有條不紊。
大多數出家人生活非常清淡、簡單、儉樸,每月的單資只有500-1000臺幣,合人民幣200多元。
僧人
臺灣哪些人會出家
臺灣寺廟林立,信徒眾多,但是出家并不容易,因為出家人必須學歷高、有修養。他們不是不問俗世,而是要用自己的學識參與社會的教化、慈善、環保等各項事業。
臺灣的出家人來源主要有幾種,一是佛學院的學生;一是社會人士經過嚴格遴選。
臺灣的佛學院所雖然分布廣泛、數量眾多,但是較有影響的有30余所,比如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香光尼眾佛學院。這些院所招生方式非常嚴格,以保證生源質量。一般而言,每個佛學院所每年招生人數不超過10人,有的院所每年都招,有的兩年招一次,有的三年招一次。
從社會上遴選出家人,也有一套嚴格的制度。當年費玉清的姐姐費貞綾出家,就是百里挑一,經過考試和層層甄選,才得償所愿。
無論是誰,選擇出家,是很慎重的事。不同的人,出家的緣由多有不同,很多人,是在功成名就之后,選擇遁入空門。比如《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以前有個很優秀的記者叫做張圣岱,他與太太最后選擇先離婚,后同到中臺禪寺出家。因為英文好,現在張圣岱在美國的一個寺院作負責人。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