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樓才能有大師?中國大學為何“愛慕虛榮”
最近,一條關于“五星酒店現身昆明理工大”的微博引來眾多網友關注。而其中關于校方所稱建高檔酒店的理由——“由于需要接待來校訪問、交流的外國政府要員、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一部分長期入住的外國留學生,人家來訪問,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難免丟中國人的臉”,更是引發一片質疑聲。
簡樸辦學歷來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好傳統。人們常談到西南聯大在艱苦條件下簡樸辦學,仍然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然而近年來,一些大學刮起了“豪華風”,建豪華的樓堂館所蔚然成風,在師生中和社會上都造成不良影響。
誠然,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大學開始更廣泛地融入社會,不僅肩負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的使命,而且擔當著服務社會的重任。許多高校在走內涵發展道路的同時,注重宣傳,樹立形象,打造品牌,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大學也“愛慕虛榮”,好大喜功,甚至滋生“寒酸就會丟臉”的思想,熱衷追求大排場、大氣勢、大派頭、大規格,就難免有流于世俗、違背大學精神之嫌。
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許多大學的辦學經費比我們多得多,但校園大都古樸簡約,他們把錢重點花在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上,并不搞豪華的大樓和校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首任校長吉爾曼有個原則:將霍普金斯的錢用于“人”,而不是“磚塊和灰漿”。他曾說,“大學的榮譽應該取決于教師和學者總的品質,而不應取決于人數,更不應取決于供他們使用的建筑物”。這與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的“大樓”與“大師”的論述異曲同工。
新形勢下,我們提倡簡樸辦學,并不是說不能花錢,而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英國牛津大學原執行校長盧卡斯認為,“中國大學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投入的問題,要進行明智的、有選擇的投入?!边@話值得中國大學校長參考借鑒。在學科建設中要有所取舍,投入應當科學、慎重;在大學整體建設上,更要分清主次,明智地、有選擇地投入,千萬不能把錢花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
奢華有損高校形象,簡樸不失大學風范。行筆至此,又想起了梅貽琦先生的那句格言——“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边z憾的是,至今還有人沒有深刻領會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尤其是對于昆明理工大學來說,更當警醒:可以沒有“大樓”,但不能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不丟臉,沒有大師才丟臉。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