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湘江流域的承載力,促進流域范圍內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健康發展,助推湘江流域實現跨越發展。讓我們的湘江母親河更加繁榮,更加絢麗多姿”。作為土生土長的湖南人,現在湖北工作的張海斌,言談間處處流露出對家鄉的赤子之情。
在湖南水利戰線奮斗了近20年,雖然已經離開湖南,但張海斌對湘江有著一份割舍不斷的特殊情感。
也正是因為對湘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催促著他在省委舉行的“三問”獻計獻策活動中,提出了一份《“兩型”湘江流域建設的系統分析與對策建議》,表達在外游子對家鄉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湘江作為三湘兒女的母親河,流域跨永州、郴州、衡陽、婁底、株洲、湘潭、長沙、岳陽8市;全省近60%人口依湘江而居,70%以上大中型企業沿湘江而立,其流域GDP占全省7成,在全省發展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但張海斌向記者坦承了自己的擔憂,近兩年的湘江枯水期,給湘江流域的生產、生態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流域水資源需求量還將不斷增長。在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規劃中,2020年經濟總量將由2006年的2800億增加到1.6萬億元,人口達到1000萬人,要保證這一發展目標,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張海斌擔心,如果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把關不嚴,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企業和行業進入中上游地區,將會加劇湘江流域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此外,流域水污染嚴重,也是影響湘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他認為,要實現湘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用兩型理念,把握好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在湘江流域的“兩型”建設中,融入“系統觀”、“生態觀”、“民生觀”三種理念。“兩型”湘江流域建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注重統籌兼顧,全面把握新時期的水流域內的相關元素、相關關系以及與其周邊環境的關系,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成果,采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利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達到整體效果的最優,統籌城鄉供水、水力發電、漁業、航運、水上娛樂、水質保護等多方面的利益。
張海斌說,“兩型”湘江流域建設重在實踐,只有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才會有收獲。這些實踐包括實行湘江流域水資源需求統籌管理,對經濟社會系統的需求水量進行管理,以減少水系統的承載壓力,進而謀求用水量零增長發展方式,以實行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還包括探索湘江流域城市污水資源化,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要促進流域水資源良性循環。此外,還要對湘江流域綜合管理立法,明確上下游、左右岸等各級各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協調多方利益,確保流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他建議設立湘江流域綜合管理機構,賦予其行政、經濟、執法等職權,發揮跨部門、跨地區的綜合管理作用。同時,探索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市場和補償機制,明確有關權屬,通過公司化運作,對水資源使用權和排污權的配置實行市場運作,以增加對流域內基礎設施的投入,對有關保護進行補償。
張海斌認為,關注流域的整體效益的發揮,提高統籌度、協調度和持續度,還要做好流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他認為可以考慮八個“率先”,即:率先建設資源優化配置的示范帶,率先建設環境友好的宜居帶,率先建設循環經濟的試驗帶,率先建設高科產業聚集帶,率先建設傳統產業的升級帶,率先建設產業轉移承接帶,率先建設科學發展的創新帶,率先建設流域管理體制突破的先行帶。
“到那時,我們的湘江就會像萊茵河一樣繁榮,像多瑙河一樣絢麗,千里湘江,將會奔騰不息,不斷向前。”張海斌的話里滿是詩情畫意。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