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故居。 陳新科 攝
李達銅像。
“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伯父,是在1962年,那次他回家探親并休養。”李越回憶過往時仍感觸頗深。這位老人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的侄子,擔任李達故居講解人已經20年之久。
10月25日,由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聯合啟動的“探訪湘江邊最美村鎮——門戶網站走基層”活動采訪團抵達永州冷水灘區嵐角山鎮油榨頭村,走進李達故居,重溫偉人革命之路,體驗紅色文化之旅。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而今,擁有著柳宗元《永州八記》遺址和柳子廟、周家大院等歷史文化古跡的文化名城永州,在打造精品旅游的路上,蕩起了文化靈魂之漿。
紅色軌跡——“理論界的魯迅”顯湖湘名流風采
北靠湘江,綠樹掩映,一條公路穿越飛機場直達李達故居門口。故居出門左邊的墻壁上,迄今還保存著李達親筆題寫的“輔仁小學”四個遒勁的大字。
李達故居為磚木結構,懸山頂、蓋小青瓦,有前后兩棟,坐北朝南,占地350平方米。
據李越介紹,故居原為清代豪紳黎氏的莊房,光緒三十四年由其祖父李輔仁先生置買,并于1912年增建了前面一排圍屋和南北兩棟陪房。
1938年,李達回家隱居時,效仿西方建筑風格對正屋的左寢室進行了局部改造。
“真正的人”,在李達陳列室里,這個毛澤東對他的評價尤為顯眼,這是1937年李達撰寫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部馬列主義哲學教科書《社會學大綱》后受到的贊譽。后來毛澤東還當面稱贊他是“理論界的魯迅”。
陳列室展覽著李達部分遺物、手稿及從事革命活動和工作的照片資料,記錄了這位湖湘革命偉人從求學、參與建黨偉業、從事教育與哲學研究工作等一生的光輝軌跡。
2010年,故居被評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同時,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隨著李達廣場等相關紀念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總面積2.55平方公里的油榨頭村,日漸成為全國各地游客旅游觀光基地。
瀟湘文源——“蘋洲書院”重修煥蘋島旅游春天
李達少年求學于斯的“蘋洲書院”(辛亥革命后更名為蘋洲學堂)就在位于永州零陵區的蘋島上。24日下午,采訪團一行乘船渡過瀟水,登上了處于瀟水和湘江交匯之處的蘋島。
蘋島還有一個俗稱名叫浮洲,就是說它像一葉扁舟臥浮在寬闊的江面。千百年來,無論水漲多高,小島總無沉淪之虞。島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風光秀麗。
邁著進島的石板路,越過牌坊,便來到歷史上名列湖湘四大書院之一、修建于光緒十年(1884年)的蘋洲書院舊址。目前書院按照歷史原貌與格局,正在全面重建之中。
雖然大部分古代的建筑在歷史的變遷中不復存在,但記者們所踏上的書院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兩旁逾越百年歲月的桂花樹依然綠葉滿枝,仿佛在向人們娓娓訴說這里文化的淵源。
蘋島歷來都是遷客騷人流連忘返的訪古探幽之處。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登上蘋島后在《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中吟道:“……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歸流駛且廣,泛舟絕沿洄”。
翻開中國文史,柳宗元與永州如一幣雙面,歷史性地定格于一體。大文豪的才氣激發于此山此水的浸潤,也傳播了這座名城的文化與形象。
五年來,永州零陵組織編制了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各類規劃140余項,投入經費達1000余萬元。蘋島現在已列為零陵旅游重點開發項目,旅游服務設施也在逐步完善。
如今,永州旅游正蕩起文化之漿,搏擊瀟湘之水,勢必駛入更廣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