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渠公園,湘江源頭的水清澈無比。徐輝銘 攝
本報記者 楊博智
“湘江漂流,如在詩里徜徉。”
9月21日,在中國首屆湘江全流域漂流活動閉幕式上,一位漂完全程的漂流隊員告訴記者。他所說的,應是指湘江美景如詩如畫。
詩與美,本就是如影隨行。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歷史煙云里,無論是過客還是歸人,都曾被這條江的絕美與柔情所打動;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西南云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荏苒時光中,無論是豪杰志士還是村野匹夫,無不被她的壯麗和深邃所折服。
千里流詩,胡不大美?
但這美絕不能變成僅能用文字和詩歌來憑吊的美。
沿岸工廠廢渣廢水肆意注入,沿途居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一路的挖砂船鑿出千瘡百孔,雜亂河魚館給她蒙上粗陋面紗。
如詩的美麗,也經不起這樣無情的傾軋。
所謂“母親河”,承載的是哺育和回報兩個宏大命題。對于其養育的子民,這條大河對于他們的意義絕不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華麗舞臺,而是他們相守一生的生活場景,其終極追求不是利用也不是開發,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湘江很美,要好好保護!”這是此次漂流活動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我們發現,這條母親河最讓人感觸的,并不是那些宏大敘事的深沉抱負,而是那些細致入微的生活情懷。
詩意的棲居,成為一個我們可以觸摸和擁抱的夢想。
19世紀,荷爾德林以一個詩人的直覺與敏銳,意識到隨著科學的發展,工業文明將使人日漸異化;為了避免被異化,他呼喚人們應當尋找回家之路。這,正是我們湘江三問的最后一問。
顯然,也是最為沉重和迫切的。
“岳陽樓,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