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第十五屆投洽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建議,中國應該轉變其在過去20年中受益頗豐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同時釋放購買力,以刺激國內需求。
“出口對中國經濟固然重要,但它可能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么重要,因為這些出口很多來自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蘇格蘭學者詹姆斯莫里斯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中說。
中國正在失去其人口紅利的優勢,同時面臨更多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中國正面臨著來自于其鄰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更嚴峻的競爭,挑戰其“世界工廠”的稱號,并已經造成一些產業向外轉移。
但莫里斯認為,競爭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它迫使企業提升更多的競爭力,無論是升級到新的技術和開創更好的設計方面,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其結果必然是,中國一些企業將會失去生意給其競爭對手,如印度和越南。但我們不應該太失望,畢竟中國目前的增長速度近10%。中國仍是做得很好的,”莫里斯說。
莫里斯的評論與另一位蒞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費爾普斯不謀而合,后者在8日參加“2011年國際投資論壇”的時發表了主旨演講。
菲爾普斯預測,中國的財富積累會推高工資水平,同時叫停該國的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半m然出口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尚未下降,但這一天可能不會太遙遠”,菲爾普斯說。
菲爾普斯說,國內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因為貿易順差帶來了更高的工資。他同時指出,中國投資活動將更加旺盛,并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譬如在昂貴的設備制造和技術創新等方面。
他說,越來越多的人將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如工業設計,研發,以及市場營銷等等。
從前只由中國生產的商品如今已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工,因此中國從這些低端出口中的獲益也將越來越少。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和日本在汽車和高科技產業仍然獲得豐厚的利潤。
莫里斯說,“真正的”出口仍然是很重要的,但這取決于中國選擇何種發展方式。
“貿易壁壘的存在大多是在低端制造業,而在其他領域,如服務業的這種壁壘仍不多見,因此大門仍然敞開,”他說。
對于中國在9月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的舉措時,莫里斯說,人們原本就沒有付多少稅,因此這個舉措在刺激消費方面不會有多大的作用。
他說,政府補貼是對提高購買力是更好的辦法。
他說,中國的個人收入應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以刺激消費。而中國政府應該想方設法為民眾帶來更高的工資。
“我會建議中國降低增長速度,但這其中也有它自相矛盾之處?!蹦锼拐f。 “中國應該保持消費的快速增長,但在其它領域如投資方面,速度應該逐步放緩?!?/p>
“人民幣升值實際上對中國是有好處的,因為它增加了中國海外的購買力,”他說。
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記者 魏添)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