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舉世矚目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就要在深圳召開了。深圳的大道兩旁栽滿了鮮花和綠樹,掛滿了迎風招展的彩旗和大運會吉祥物。就連深圳的空氣,也似乎充溢著大運會青春歡樂的味道。
四年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對全市市民發出的“辦大運、辦城市、惠民生”的承諾,在大運會召開前夕,一個一個地兌現了。
為民生:借大運謀求大眾福祉
在大運會前夕,一向令深圳人感到擁擠的交通變暢通了。
6月28日,總長157公里的深圳地鐵二期全線開通。
2007年1月,深圳成功申辦第26屆大運會,擁有22公里地鐵僅2年的深圳提出,大運會舉辦前夕建成地鐵二期的5條線路。
在深圳,與大運息息相連的不僅僅是地鐵。
新建、改建60座比賽場館,提升40多條道路的照明,打通25條“斷頭路”,335公里區域綠道全線貫通,新建、擴建21項污水處理廠,新開通100多條公交線路,新增1330多個公交站點……
大運,的確成為了深圳民生工程的“加壓器”和“加速器”。
為城市:借大運拉長城市短板
“辦大運、辦城市”,是深圳始終堅持的大運理念。
137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279輛純電動公交車、300輛純電動出租車、60多輛燃料電池場地車,大運為深圳帶來了3000多輛新能源汽車。
公共體育設施、空氣質量……深圳借大運拉長著城市的“短板”,深圳市市長許勤認為,大運拉長的最大一塊“短板”是“特區一體化”。
5條地鐵線有4條縱橫原“關外”,131座地鐵站有50多個設在原“關外”……龍崗區委書記蔣尊玉為此大為感慨:“地鐵使‘關外’的城市化進程提前了10年!”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