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國家行為體的“網上行動能力”趨強。日新月異的技術和網絡服務,賦予了個人、組織和機構更多、更強的獲取、收集、處理和存儲信息、挖掘和利用技術漏洞、組織動員和宣傳煽動的能力。這使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媒體中心”和“組織中心”,成為社會安全的隱患。這種威脅正逐漸從網上走向現實,近年來在一些國家發生的暴力事件以及挪威最近發生的恐怖襲擊就是最好的例證??植澜M織也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實施行動。那些掌握著龐大數據和信息、控制著關鍵網絡服務的跨國企業,其行為也有令人擔心的一面。
(四)網絡犯罪將更為猖獗。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支付等應用的全面普及,攻擊支付通道、盜取交易信息、搶奪虛擬財產等犯罪行為增多,網絡犯罪的形式、手段和后果更加不可測。面對規模龐大的全球黑客產業鏈和“地下經濟”,各國經濟利益受到嚴重侵蝕,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和創新力亦受到削弱。
(五)傳統安全問題與網絡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國際社會對網絡空間相關問題的關注度在上升,政治、外交、經貿、軍事等傳統領域的問題越來越向網絡空間延伸,網絡問題面臨著不斷被政治化、外交化、經貿化和軍事化的可能,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體現在網絡空間,既有可能引發國家間的新矛盾、新糾紛,又有可能激化原有的沖突。網絡空間的國際合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各國應打破傳統的政治和安全觀念,以更開放和積極的態度推進國際合作,共同朝著建立一個“可信、安全、有序和公正”的網絡空間而努力,從而讓人類社會能夠充分享受信息技術的福祉,抓住發展的新機遇。當前各國急需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建樹。
(一)樹立新“合作觀”。全球已經達成共識:只有合作才能有效應對網絡威脅。然而隨著合作的不斷推進,面臨的阻力卻在增大。在具體應對層面上,阻力來自技術、法律、機制等方面; 在戰略層面上,阻力則來自各國對網絡空間的不同訴求、主張、看法和認識。具體應對所面臨的問題只是暫時的,而戰略層面的分歧卻是阻撓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的癥結所在,而其中對網絡威脅的判定、以意識形態劃線和威懾理念泛濫又是最主要的3個障礙,導致國家間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加劇。因此,各國應摒棄成見,尊重他國利益和原則,增加共識,促進網絡空間的共同治理。應探討網絡空間戰略互信的建立途徑,通過建立國家間互信來推動和深化政策合作、技術合作和司法合作。可共同評估網絡安全威脅,理性判斷而不是一昧炒作所謂的“網絡戰”和“黑客威脅”,共同構建全球共享信息和協調運作的預防、偵測、快速響應和恢復機制。
(二)樹立“規則觀”。互聯網打造的虛擬世界一度被看做是夢想中的“烏托邦”,自由分享、自由溝通、公平和開放。但目前的網絡社會卻越來越像“蠻荒的西部”。中國有句古話,“無規矩難以成方圓”,它也應適用于虛擬世界。國際社會已認識到,規則的缺失造成了網絡世界的混亂無序,而現有管理體制和國際法律體系亦似乎不能滿足現實需要。一些國家和機構均為網絡空間行為準則做出了積極的探討,嘗試制定網絡空間的“日內瓦公約”、“全球網絡條約”。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先生在今年年初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提出了網絡空間國際行為準則的7條原則。作為一個信息大國,中國對此問題也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如中國認為應在聯合國框架下展開平等、充分地協商,共同制定網空國際行為準則;中國主張要尊重網絡空間的國家主權等等。一個為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好的原則,才能充分發揮技術的益處,才能保證公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