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關鍵在依法辦教育
從全國情況看,教師整體素質的問題還十分嚴重。就義務教育階段而言,全國絕大多數學校的教師配備不齊,或存在某些學科跛腿的現象;教學生“學會”的教師多一些,教學生“會學”的教師相對來說太少了;不少教師分析知識尚能到位,研究學生卻遠遠不夠,難以依據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大量教師不能依據自己的教學經歷反思,不會自主成長
● 師德首先是職業道德,教師首先要回歸教師職業的本質。但現在建立職業規范時沒考慮教師職業本身的吸引力,所以教師職業道德也就無從談起
● 很多教師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因為行政部門過多的行政干涉造成的,目前存在嚴重的教育行政化傾向
教育部近日就《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求意見。
據了解,上述3個標準是國家對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上述3個標準能否真正使當前的教師隊伍產生一系列變化?《法制日報》記者請有關專家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標準直面教育熱點問題
記者了解到,上述3個標準均針對當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系列熱點問題進行了規定。
近年來,教師體罰學生的事情并不少見。
對此,教師專業技術標準(試行)文本標準專家組負責人之一、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國家教育改革咨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明確表示,“這都是反教育的行為,要跟這種反教育的行為作斗爭”。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教育部征求意見的3個標準中,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即均明確提出,教師要尊重幼兒或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或學生,不得對幼兒或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
此外,雖然3個標準是根據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制定的,但是具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行為”部分,第一條全部都明確要求,要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特別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部分,更是提出了要將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同時,上述3個標準中,都提到教師要保護幼兒或學生的生命安全。其中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提到,教師要將保護幼兒或小學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中提到,教師要保護中學生生命安全。
對此,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高峽表示,這和近幾年學生安全事件頻發有關。
高峽認為,從汶川地震時的“范跑跑”,到最近幾年多次發生的學生人身安全受到傷害事件,再到最近頗受關注的校車事故,無一不說明學生生命安全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