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教育冷暴力的根源,是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
曾在杭州做小學老師的劉女士坦言,她也不想逼學生,但教育環境不容許她有一刻松懈。每個新學年開大會,上一學年所有老師的成績都會顯示在大屏幕上,每個老師都分析一遍,這種滋味,比自己高考考得不好還要難受多了。她不敢打不做作業的學生,但她踢過凳子和桌子,還撕過本子,大吼大叫更在所難免,有時甚至都覺得自己快瘋了。因為難以承受壓力,劉女士最終選擇離開教育崗位。
專家指出,目前,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導致素質教育舉步維艱,教師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地工作與生活,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反思:校園要和諧,獎懲需科學
“絕大部分老師不會有意識地‘折磨’學生!”在杭州一所小學任教的陳老師,有點憤憤不平地說,中小學校一個班級約有40多名學生,老師除上課外,還要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與學生家長溝通,注意學生身體狀況……沒有一樣不操心?!柏摀@么重,壓力這么大,怎么可能永遠和顏悅色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如果這樣還總被曝光、批評,稍不留意就被罵成‘暴君’,今后該怎樣教學生?”
有少數學生家長也對老師表示理解:“孩子總不能只表揚不批評吧?關鍵要把握尺度。”
“當然要批評!正確的批評能給孩子正激勵。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但95%的孩子犯錯都是無意識的,教師和家長要讓他們意識到錯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獨生子女應該培養出堅強的心,但批評必須是科學的,要有冷靜、理性的分析,讓孩子意識自己錯誤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的過程。比如,讓做錯事的孩子進行自我分析,搞清楚錯在哪,傷害了誰。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反思自己、認識自己,這樣的做法是正激勵。同樣,如果一個孩子犯錯,家長或老師懲罰他抄寫一百遍唐詩或罰站一小時,這種做法則是錯誤的,容易引發孩子負面的情緒。
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韓似萍認為,當前的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從根源上分析,是分層、分類教育走進了誤區。沒有按孩子的學習需求分,而是直接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用紅領巾、綠領巾等各種形式,往孩子身上亂貼“標簽”。其本質問題是忽視對孩子的尊重,從根本上違反教育原則——以對兒童的心靈保護為首要原則。“要知道12歲以前的孩子自我評價能力很差,老師一旦這樣給孩子貼標簽,勢必會造成心理負面暗示,對孩子以后成長不利。至于家長,要明確自己是孩子的保護者,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要及時找老師溝通,甚至對學校提出意見?!?/p>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當前需要關注的,不是批評教師群體的師德,而應該關注教師群體的心理問題。如果教師群體本身就存在各種心理問題,自然無法避免他們在教育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交往中,出現各種非理性行為,甚至把學生作為負面情緒的出氣筒。當前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大樂觀。一些教師覺得這個職業越來越難做,就連正常的批評權也喪失。而家長的感受是,學校、老師越來越不負責。生活在這種矛盾沖突之中,怎可能有愉悅的心境?
專家指出,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也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問題。建立校方和教師的溝通機制、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機制,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壓力,及多推出一些教師、學生共同參加的校園活動,設立專門針對教師群體的心理咨詢熱線、心理救助機構。這些,都遠比說教更管用。
專家觀點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教育冷暴力事件頻發的根源是應試教育。一味以升學考試為導向的應試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質,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識考查。在這種壓力下,大部分學校只關注升學率、考試分數與名次,嚴重忽視對孩子道德品質與堅強意志的培育,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實需求,這對于教育來說是最致命的。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