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哪里上班?這是合肥市民張文燁正在考慮的問題,今年28歲的他剛剛辭去了僅干了3個月的工作,這是他研究生畢業后的第四份工作。
而“十一”長假前剛從上海一家外資銀行辭職的程姍姍,現在還在普吉島享受陽光和沙灘。“我打算休息一個月,之后再找工作也不遲?!彼f。
像張文燁、程珊珊等人這樣工作并沒有找到下家,就已經辭職的人,在中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稱——“裸辭”族。
眼下在中國職場上,選擇“裸辭”的年輕人呈增多趨勢,原因則是多種多樣。有的因為工作太枯燥,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或是對薪酬福利不滿意;或是因為人際關系處理不善;還有的是因為壓力太大,身心俱疲,就想給自己放個假等。
“當工作讓你疲憊不堪或越來越不快樂時,你是否想過‘裸辭’?”這個帖子在中國一家知名論壇點擊回復率頗高。不少網民表示,曾經或經常有過類似“裸辭”的念頭,但都因為經濟、家庭等因素作罷。還有一些人回帖明確表示,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曾經“裸辭”過。
“裸辭”之后,有的人很快找到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則是閑在家里長達一年以上當起了“啃老族”。
網上現在流行著這樣的一個公式:“魄力+財力+才力=快樂裸辭”,即“裸辭”的背后其實是需要有財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撐的,也就是說,并不是誰都有能力“一辭了之”。
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龔雷正猶豫是否重新換份工作:“我沒有經濟基礎,還要考慮辭了之后的日子怎么過,我不想辭時痛快辭完痛苦,還是再等等吧。”
社會學家王開玉認為,“裸辭”現象增多,表明現代人開始重視工作幸福感,而不只局限于工資多少、職位高低,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應謹慎理性對待。
安徽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玉新表示說,現在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開始以干得是否舒心為考量因素,他們更重視工作品質和生活質量。而對于一些想通過裸辭來調節情緒、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的人來說,“裸辭”并不是“萬靈藥”,因為任何工作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想辦法如何化解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好方法。
張玉新說,“跳槽”并非不可以,但不加考慮的“裸辭”不該成為首選,職場新人在辭職之前首先得保證自己有“底氣”找到一份更利于自己發展的工作。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