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通過手持采集器傳至國家統計局 每人每月市場詢價2000次
——記者見證CPI數據采集過程
價格調查員向菜市攤販詢問價格,然后用手持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價格專用采集器記錄數據,隨后傳輸至國家統計部門——物價持續高位運行讓CPI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記者日前隨國家統計局南寧調查隊價格調查員一起,全程見證了CPI數據的采集過程。
7月15日9點30分,在南寧市人民路水街綜合農貿市場,國家統計局南寧調查隊居民消費價格科調查員藍嵐手持CPI價格專用采集器,準時開始了她“逢五逢十”必做的農貿市場價格采集工作。
在所規定的肉類和33種蔬菜攤位前,藍嵐仔細詢問各自價格,然后立即把數據記錄在紙上,并及時輸入到手持CPI數據采集器中。“每種商品都要詢問三四個攤位的價格,遇到價格不一樣的則取‘眾數’,即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在一家豬肉攤位前,攤主告訴藍嵐,排骨每公斤34元。藍嵐隨后又詢問了3家攤位,有兩家攤位的價格是34元一公斤,另一個攤位的排骨則是33元一公斤,在把價格記錄到統計表格中的同時,藍嵐將34元輸入到手持CPI數據采集器。“經過簡單核查后,就可以通過這個手持采集器直接傳輸到國家統計局的服務器中。”
藍嵐介紹,這些數據都是源頭采集,每錄入一個數據,手持CPI數據采集器就會產生一個地址碼,以保證數據準確。一般是9點30分采集,12點時完成數據匯報,其后還會接受國家統計局的電話詢問。
為保證上報數據的準確、真實,藍嵐每月要到水街綜合農貿市場6次,每次來均需問完這個市場110多種商品的成交價,詢價次數達2000多次。
國家統計局南寧調查隊居民消費價格科副科長周延松介紹,南寧全市(CPI)價格采集網點約有180個,其中農貿市場調查網點6個,工業及服務項目調查網點175個,調查規格品涵蓋了食品類、交通和通信類、衣著類、煙酒及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家庭設備用品類和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具體代表規格品則由各地確定后報國家統計局審定。
周延松表示,調查員調查必須要按照統一規范的“三定一直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直接調查”開展價格調查工作,以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性和可比性。像水街這樣的農貿市場調查網點“逢五逢十”每月采價6次,工業及服務項目調查網點每月8號、23號采價2次,對水、電等政府定價項目,每月調查核實一次。南寧市(CPI)價格采集每月詢價次數達2.6萬次左右。到了次月,對已上報的本月數據進行再次審核,在確保原始數據審核無誤后,按照國家統一下發的程序計算并匯總基本分類指數等指數,最后得出南寧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對于2.6萬次這樣龐大的詢價次數,光靠人力顯然是不夠的,引入科技手段幫助不小。周延松表示,調查員只要將現場采集到的價格信息輸入到CPI手持數據采集器,就能立即傳送到國家統計局。這套系統還具有對調查員定時定位、數據修改痕跡記憶等諸多功能,為確保源頭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