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數量質量管理關鍵要靠科學技術
記者:今后如何充分運用這些先進的技術方法和手段,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工作?
嚴之堯:我們加強耕地數量質量并重管理有兩大技術優勢:農用地分等與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農用地分等是依據作物生產力形成原理、土地適宜性理論等,在測算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的基礎上,分區域選取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對土地潛力、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經濟水平等評定出的農用地質量等別;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主要是查明全國主要農業經濟區生態地球化學背景,評價農作物產地和人類生存環境質量,為農業經濟規劃、結構調整和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供基礎數據。
要注意的是,監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先進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及時掌握耕地質量等級動態變化情況,科學評定區域耕地生產能力變化,最終對耕地實行定位、定量的監測和管護。這項工作是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重要依據,將促進耕地質量管理從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轉變邁出重要一步。未來,我們將根據國土資源管理改革與發展需要,整合農用地分等與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成果,為耕地數量質量并重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及支撐。
目前看來,耕地質量等級監測對提高耕地保護水平、豐富和完善耕地保護質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監測豐富和完善了耕地保護監管內容,為耕地保護質量管理提供依據。以監測成果為基礎,在土地整治、耕地占補平衡、基本農田劃定工作中,可以依據質量等級以及產能提升潛力合理確定區域,明確要求。通過監測,可科學反映耕地質量管理績效。通過試點,我們將逐步建立國家—省—縣三級耕地等級變化或產能安全年度報告制度,及時發布耕地質量變化情況,并做出區域產能安全的綜合評價。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