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利潤最高10倍 “問題企業(yè)”屢查不死
有毒有害食品藥品已成“過街老鼠”,為何不但屢禁難絕,反而花樣翻新?
記者調查發(fā)現,首先是不法商家的“低價攻勢”和巨大利益誘惑所致。近年來,國產和進口原料奶粉價格多次上漲,一些“問題奶粉”卻以低廉價格“攻陷”中下游商家。經查證,廣西八旗商貿有限公司本來計劃把“問題奶粉”以每噸5000元的價格“處理”掉,這比市場價低兩三萬元。最終賣給重慶吉喜達公司的價格是每噸2.2萬元,獲利甚豐,但每噸仍低于市場價近萬元。
和假藥相比,“問題奶粉”的利潤又成了“小兒科”。重慶德青生物抗衰研究所生產的假藥中,“IMF抗衰老1號注射劑”代理商結算價是每10支450元,零售價升到每10支1250元。
一些醫(yī)生也用假藥賺取暴利。今年2月,重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腦外科醫(yī)生厲某向患者吳某推銷并注射“IMF抗衰老1號注射劑”一盒,共10支,售價達5600元,是零售價的近5倍、代理商結算價的12倍。
其次,一些地方對食品藥品生產和流通監(jiān)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這次在渝被查獲的“問題奶粉”名為“文氏蒙乳”,近年來曾因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等質量問題幾次被通報,多個省份曾對其開展清查。然而企業(yè)卻照樣生產經營,“問題奶粉”仍然暢行各地。重慶市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教授丁新正說,“問題奶粉”到重慶被查了,但在有的省份卻通行無阻,說明一些地方“監(jiān)管網”不夠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