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樓市走向一直是爭論焦點,高房價中存在腐敗泡沫卻是共識。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到,2009年查辦發生在土地出讓、規劃審批、招標投標等環節的職務犯罪案件達6451件。
近年來,部分城市房價的攀升速度令人觸目驚心。群眾不禁要問,如若不是腐敗作祟,不愿作為,房價成本為何總是霧里看花?捂盤惜售為何屢禁不止?囤地行為緣何視而不見?沒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樓盤何以公然銷售?這不免讓人相信:房價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擺在桌面上的。
房地產領域日益成為腐敗的重災區。一些官員利用批地、規劃、免稅等權力,與房地產開發商搞“權房交易”,收受房產,或者以低價購房。從南京“天價煙”局長到上海多達14處房產的“炒房區長”,從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武龍,天津市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等人到重慶揪出的地產腐敗“窩案”,房地產領域的腐敗涉及官員之多,受賄金額之大令人震驚。
早在2005年國務院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中,就有關于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清理閑置土地的要求。然而這些政策措施總是落不到實處,達不到應有的效力;會不會是拿了人家好處的官員故意不落實?房地產領域的腐敗行為,削弱了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中的執行力,損害了其公信力,難怪一些網民感嘆“調控”變成“空調”。
腐敗的存在,也有房地產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業內人士稱,只要“運作”得好,土地招拍掛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國人大代表介紹,辦理一個房地產項目手續竟然要蓋166個公章。倘若每一步都“運作”得好,百姓要為此支付多少腐敗成本?
擠出高房價中的“腐敗”泡沫,一方面要高舉法律利劍,堅決懲治損害民生的腐敗行為,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制度建設,搭建防治腐敗的制度屏障,特別是要在房地產開發、土地管理等帶有行政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競爭激烈、回報率高的領域增強制度約束力。
擠出高房價中的“腐敗”泡沫,還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房地產領域腐敗行為頻現,與監督機制單一不無關系。有些內部的規章制度看似無懈可擊,但由于是封閉運行,缺少外部監督,一些腐敗行為被披上合法的外衣隱匿起來,其危害更大。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編織一張全民防腐之網,讓腐敗無處遁形。
擠出高房價中的“腐敗”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團對降低高房價的阻撓,讓百姓不再為高房價中的腐敗買單,是倒逼房價回歸理性的一劑良方,關鍵要痛下決心,真抓真擠。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