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增長” “被就業”,統計數據為何屢屢失真
代表委員建議問責數據造假
中國日報網消息:“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卻搞一大堆數據證明你實際有100元的是什么人?”
“騙子。”“錯,是統計局?!?/p>
這是個笑話,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真話”。有人說2009年是個“被之年”,“被增長”、“被就業”成了流行語。有關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和公眾的切身感受形成巨大反差,統計數據的公信力飽受質疑。
這一話題在兩會上引起了熱烈討論。與公眾的情緒宣泄相比,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更關心如何改變現狀,切實提高統計數據公信力,“數據打架不僅影響政府公信力,還影響政府決策,遮遮掩掩可能造成更負面的影響?!?/p>
“有些統計數據是開會討論出來的”
“1+1=2”是連小學生都會的簡單算術題,但在國家關于GDP的統計數據里這個等式卻不成立。
去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區市公布的GDP數據總和為153769.4億元,而國家統計局獨立核算的全國GDP數據是139862億元,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國核算數據約1.4萬億元,達9.9%。
而且,這種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國數據的現象已成“常態”:2004年高出 19.3%,2006 年高出3.84%,2007 年高出5.1%,2008年高出8.8%。
“有些統計數據是開會討論出來的,”一位擔任過地方官員的政協委員透露。
雖然“唯GDP”的狀況在改善,但目前上級政府考核下級政府的政績,還是基本依據GDP來衡量的,干部升遷或政績好壞,很大程度上也系于此,造成“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全國人大代表蘇文金建議,應加大對統計法的執行力度。去年,國家公布了新修改的統計法,其中有專門章節提到對數據造假者追究責任。他希望能切實依照法律對數據造假者進行處罰。另外,權威部門出臺的數字應該有標準,不要出現兩個數字的不一致。數據的準確性不僅影響政府的公信力,還會影響政府決策。
全國政協委員王少階認為,統計數據屢屢失真,禁而不止,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不嚴。他建議對新出臺的統計法大力宣傳,捍衛統計科學的神圣性,同時建立統計問責制,對明顯過錯的造假行為,依法給予嚴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