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黃少良。
新聞提示
中國日報網消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的最近兩年,關于兩稅合并的呼聲愈發高漲。
今年,全國政協提案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黃少良在本屆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于“合并國稅與地稅”的提案。
如果你作為普通公民認為兩稅合一是財稅制度改革而與己關系不大,那么我只需指出兩個存在,即可表明兩稅是否合一實際上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
第一,房價:地方政府在傳統的稅收上吃“小頭”,但土地出讓金歸地方政府,這有平衡之意,卻演變成地方政府在賣地和發展房地產市場方面的不節制行為。
第二,負擔:由于兩套稅收機構的并存,國家稅收成本大幅增加,在2004年,國稅總局征管司負責人曾指出,我國擁有稅務干部約100萬人,而美國只有10萬人。兩套稅務機關人員開支都由納稅人承擔。
建言獻策
你所關注的,是我們前沿的工作
關于合并國稅與地稅,黃少良已經有了初步方案。
他很是自豪地表示:“我的一個小團隊,經過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調研,走訪了二三十位專家教授甚至領導,修改了三四稿,花費了十來萬,我們這個叫大提案。”
疲于應付
有時候,地稅剛檢查完,國稅又接著要檢查,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復
黃少良提出兩稅合并來源于親身經歷。
黃少良說:“一家企業,都要面對兩個稅、兩個部門的檢查。有時候,一家剛檢查完了,另一家又接著要檢查,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復,令企業無所適從。比如有一家企業,就是因為國稅沒有理順,無法協調,要到國外上市。”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鴻智電器公司總經理宋亞養去年兩會時也提出“兩稅合一”的建議。
宋亞養針對國稅、地稅的雙重管理說:“今天地稅來、明天國稅來,今天搞征收、明天搞檢查,企業財務部門疲于應付。”
我國現行的稅收管理體制是1994年開始全面實行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推行分稅制之前的1993年,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不足30%,財政部原部長、現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項懷誠曾撰文證實稅改之前:“中央財政相當困難,而原有的包干制已經不適用了;而分稅制為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所采納,是改革的方向。”
而隨后十幾年的經濟發展也證明了分稅制改革不僅讓中央財政收入“突飛猛進”,還對增強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中央財政充足,國計民生方面的投入才有保障。項懷誠表示:“中央財政壯大了,對地方也有好處。”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本發揮出巨大優勢的分稅制度,逐漸顯現了“令人煩惱”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