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11日評論版頭條:今年政協人大兩會的召開與往年相比,吸引了更多的外國新聞界注意,因為無論是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代表們的討論,都對中國走出當前的經濟困難充滿信心。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前景暗淡時,更顯得一枝獨秀,也引來了更多的評論。
外界輿論注意的是,幾年來中國政府一直有財政盈余,這次為刺激經濟復蘇而擴大了財政開支,預算赤字達到9500億人民幣,占GDP3.1%。在全球危機的背景下,中國的財政赤字比起大部分國家來說算不了什么,但對中國經濟來說,中國政府的大規模財政開支對刺激經濟的影響可能會大得多。這是因為中國經濟沒有什么“金融危機”,不需要政府拿錢去救助陷入危機的金融企業。相反,政府的投資可以推動私營部門的投資,會推動銀行的貸款,會給經濟注入更多的活力。
中國政府增加的財政開支將用于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在今年就業壓力加大、出口數額下降的困難情況下非常必要。一年內新增11800億元的政府投資,這種規模近年來少有,其力度遠大于1997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所為。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意味著中國的著眼點不僅在于應對當前危機,還要注重長遠發展;不僅要擴大產業規模,更要提高產業水平和質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和稅收優惠是處理當前保增長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中國經濟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增加發展后勁,加大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增加核心競爭力。因此,可以期待的是,在經過了這場危機后,未來中國經濟會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財政開支還將用于“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將“民生”和“內需”結合起來。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消除民眾的后顧之憂,保持社會的穩定,又可以擴大內需,改變中國經濟長期依賴外部市場的狀況。
為了擴大中國的內部市場消費,政府的政策明顯向農村傾斜。政府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萬村千鄉”的市場工程,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工作,把中央財政的400億元補貼資金用好用活,使企業增加銷售、農民得到實惠。
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將研究出臺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消費信貸。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擴大消費的比重,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群眾和農民的補貼。完善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
可以期待的是,未來中國公民的生活水平會進一步提高。
政府工作還報告強調,在擴大內需的同時,絕不能放松出口。要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戰略,鞏固傳統出口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要穩步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出口加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努力擴大進口。重點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增加關鍵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資源和原材料的進口。
在利用外資方面,政府要要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協調發展。一方面,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各類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開展跨國并購,積極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發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拓寬對外投資渠道。
從政府報告中,我們可以讀出3個信息:一是未來中國的出口加工型企業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使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仍會保持勞動力低廉的成本優勢。二是中國將注重先進技術和產品以及重要資源與原材料的進口。這對發達經濟體與資源出口型的經濟體來說,都是好機會;三是中國將繼續支持企業進行境外投資和跨國并購。這對許多急需外來資金支撐的經濟體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2008年,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30萬億元,財政收入超過6萬億元,外匯儲備超過1.95萬億美元,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超過21.7萬億元。這一組數據,或許已給出了關于中國市場巨大需求與潛力的答案。可以預計,中國經濟在迅速恢復時,不僅會使中國的經濟更上一個臺階,使中國公民的生活及社會保障未來有更大的改善,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商機。(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丁一凡 編輯 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