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企業為保證資金鏈的順暢,就必須節流開源,而當節流有限時,就必須開源,開源就是降價,這是硬杠桿,而根據我們的測算,至明年1、2季度,房地產企業必須降價20%促銷來加快資金回籠,以彌補資金空缺”。劉元春說,這一模型成功預測了2008年前半年的房地產情況。
至于民眾為何對報告結論理解有偏差,他表示,大部分人在談及房價時都緊盯繁華地段房源,“實際上大部分一線城市近年來的新開樓盤都在往偏遠地區集中,這些地區房價變化本身就很大,比如,此前有消息稱北京通州房價直跌7000元。”他說,如果所有人都認為房價不可能跌,這才是最危險的信號。
降兩成居民財富不會縮水
對于目前有觀點認為,如果房價下降20%,所有居民財富都將縮水20%;劉元春認為這是很大的常識性錯誤,因為自住房的價格大漲并不會改變民眾的消費模式,因此,房價變化對財富本身沒有影響。“房價降兩成,也許大部分民眾根本感覺不到,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的房價隱性降價實際已達7%至8%,但很多老百姓卻并沒有太多感覺,因為這種降價更多以促銷打折等方式實現”。劉元春還表示,此次調整和2008年房價的下行相似,“并不傷筋動骨,20%只是未來變化方向,是調整而非簡單的下降。”同時他還強調,由于報告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國家公開數據和全國70個大中型城市的采樣結果,并不能完全涵蓋全國所有區域。
不過,房價下跌20%卻不會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劇痛”。劉元春表示,兩成降幅不會導致房地產市場的“硬著陸”,“首先是因為投資杠桿率低,盡管開發商面臨資金緊張,但資產負債不至于完全惡化,不會引起所有人拋售房產,這次調整不會是崩潰性的,而是由于資金鏈緊張帶來的房地產企業營銷策略上的調整。”他說,另外,房地產市場的消費投資杠桿仍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在房地產市場上,大部分消費者仍為自住需求。“去年,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了25%,房價這兩年來上漲了約35%,即使回落2成,也只是回到2009年年中的價格水平,對行業影響不大。”
他直言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問題是制度性的,但單純從制度角度來改不可取,房產調控涉及大量利益沖突,不能簡單靠“拍腦袋”來解決,即使要進行改革也要改得更具建設性,“從擴大供給入手,反對泡沫,同時避免房價的過度下滑,因為作為支柱型產業,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對于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