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使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的東營市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迎來了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春天。
在東營港與廣利港之間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上,臨港產業區 、生態旅游區 、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正在崛起。這使得東營經濟迅速發展。2009年東營實現生產總值2076.6億元,城市綜合競爭力躍居全國第25位。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生產總值1800億元,同比增長13.4%;地方財政收入73億元,增長25.5%。
建設高效生態范例
東營市把生態建設和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區。
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地廣袤,但是生態環境脆弱。為徹底改變這里脆弱的生態環境,東營從2007年開始在全市城鄉實施林網、水網、路網于一體的“三網”綠化工程。目前已投入23.8億元,完成綠化面積72.4萬畝,植樹7400萬株,初步構建起了“三網”綠化工程框架,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被命名為國家現代林業建設示范市。按照計劃,將再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水系風景化、路域林蔭化、農田林網化,使這里成為黃河綠洲。
東營已經編制完成了百萬畝濕地修復規劃,啟動實施百萬畝濕地修復工程和刁口河流路生態調水,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將把東營打造成為著名的濕地之城。
加快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全市25個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已有20個建成投產,重點培育的“林紙一體化”等8個循環經濟鏈條不斷延伸完善。加快發展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開發地熱資源,發展農村沼氣,被聯合國工發組織命名為清潔技術與新能源產品國際示范城市。加大低碳排放技術的應用,在清風湖景區建成國家級新光源示范區,引導全社會形成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東營利用黃河水,建設濕地生態特色城市,將城市河流、湖泊和濕地連成完整水系,構建“九橫十縱”城市主干水系框架,形成城水相依、人水和諧的獨特城市風貌。目前已經建設了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清風湖景區等重點項目等。目前,“黃河水城”已經國家工商局注冊。
高端產業加快聚集
東營是依托油田產業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當地政府按照高效生態的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石油裝備制造、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東營規劃了210平方公里的高端產業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深加工等六大高端產業,力圖建成黃河三角洲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承載區。
高端產業在國家級東營經濟開發區迅速聚集,包括生態工業園、軟件園、新能源產業及裝備制造業基地迅速崛起。2007年以來,引進過億元項目60個、總投資453億元。預計到明年這個開發區的GDP產值將達到1千億元。
東營港臨港石油化工產業區,已經引進了中海油物流園、大唐發電等過億元項目18個,正在建設中海油、???、華泰、華懋、魯中等產業園區。今后三年實施總投資320億元的30個大項目,以構筑現代化工產業基地。
東營充分利用15.3萬公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獨特資源,建立濕地生態旅游區,打造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培育黃河入海口獨特旅游品牌。目前,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獲得國家正式批復,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這里還有長達413公里的海岸線,擁有180萬畝灘涂,具備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自然條件。東營在這片區域建設生態高效農業區,加快發展現代生態漁業和現代生態畜牧業。目前,現代漁業示范區4.1萬畝起步區工程已完成,3萬畝養殖區已投入生產,今年將完成10萬畝海參養殖區建設,啟動55萬畝現代畜牧業基地建設。
基礎實施奠定發展藍圖
東營市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加快實施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設項目,投資15億元的東營港一期擴建工程完成,2個3萬噸級碼頭投入運營,今年開工建設2個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和2個5000噸級成品油泊位,并展開25萬噸至30萬噸級深水油碼頭前期工作。今年開工建設廣利港,建設離濟南城市圈最近的出海通道;投資9.3億元的東營機場擴建工程即將完成。黃大鐵路、德龍煙鐵路東營段正在緊張施工。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記者 鞠川江 通訊員 孫建斌)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