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津銘 制圖
浙江省社科院的楊建華教授,每年在陽光財富觀論壇上發布一份有質量的調查報告。去年的浙江省首份財富觀調查報告,讓人覺得有點“辣”。今年,楊建華帶來的是《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問題調查報告》,同樣讓臺下的觀眾聽了若有所思。
報告顯示,浙江省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7175元高出7536元,是繼2000年以后連續第九年居全國各省區中第一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連續25年位居全國各省區首位。
但這些高平均數是否能代表區域內大部分群眾的真正收入水平,“被高平均”部分有多大?收入差距背后的形成機制是什么?楊建華教授帶頭做的這份調查報告,就試圖解答這些提問。該調查是在今年上半年啟動的,面向浙江全省不同階層、社會群體共發放1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52份。
報告中的關鍵數字令人深思:20%高收入組的個人年收入均值是20%低收入組的17倍;20%低收入組占有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5%,而20%高收入組占有的收入達到了總收入的58.7%,七成以上調查者收入在平均線以下,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漸明顯。
1 收入差距拉大 最高收入組是最低收入組的17倍
貧富差距問題是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焦點社會問題之一。隨著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那么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從表1中可以看出,20%高收入組的個人年收入均值超過了15萬元,而20%低收入組的則不足1萬元,前者是后者的17倍,也就是說高收入組一年的收入相當于低收入組17年的收入。另外統計各個組的收入和占總收入的比例,統計結果非常嚴峻,20%低收入組占有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5%,而20%高收入組占有的收入達到了總收入的58.7%,已經出現了財富向一端聚集的現實了,收入差距的 “極化”態勢正在顯現。
從職業類別來看,不同行業收入差距也很大。收入可以排成四個梯隊(見表二),排在第一梯隊的分別是私營企業主(23.32萬)、經理人員(12.06萬)和國家公務人員(7.27萬);排在第二梯隊的分別是個體工商戶(5.73萬)、專業技術人員(5.27萬);排在第三梯隊的分別是商業服務人員(4.43萬)、辦事人員(4.35萬);排在第四梯隊的則是產業工人(3.38萬)、農民工(2.67萬)、失業無業人員(2.59萬)和農業勞動者(2.35萬)。(見表2)
利用分組數據進一步計算出問卷調查的基尼系數,浙江省這一數值總體達到0.486,已經超過了國際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