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在長沙召開“夜郎古國”策劃評審會,宣布將斥資50億元建“夜郎古國”。消息一出,輿論四起。10月23日,“夜郎古國”項目正式簽約。因為項目投資巨大,且夜郎文化和夜郎歸屬地具有極大爭議,“夜郎古國”重建的消息引起廣泛質疑。
質疑聲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一是作為年財政收入剛破億元的省級貧困縣,新晃侗族自治縣的50億資金從何而來?二是新晃是否在做“政績形象工程”,純屬“夜郎自大”?三是夜郎國首府在新晃縣的論斷是否成立?四是“夜郎古國”消失近2000年,憑什么重建?五是這會否是房地產企業的一次炒作?
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重建“夜郎古國”的贏家會是誰?
游客?“夜郎古國”的投資方表示,其目標是打造成“夜郎文化休閑度假區”,度假區內包括“夜郎古國、夜郎大峽谷、燕來寺、舞水長廊”4大組團共20個分主題景區。其中包含宮廷文化、民俗風情、萬國使館、雀巢農耕、創意集中營區等。另外,還將建成約6億元的超五星級酒店。建成后每年游客有望達500萬人次。然而,對于大眾來說,這樣巧借歷史之名開發的旅游項目真的有吸引力嗎?
投資方?作為一次商業運作,“夜郎古國”重建的50億元全部來自民間投資。包括項目策劃、規劃與建設費用都是投資商投入。據稱,該項目至今已吸引了全國50多家民間企業涌入新晃。夜郎文化旅游項目全部采取公司化運作,項目最大的投資方湖南玖聯建設股份公司表示,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游客來消費,其次就是公司資金鏈斷裂或者出現運作問題。盡管他們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然而如果沒有實現預期效果虧損的話,這一切又該算在誰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