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中心合作的“中國政府信息公開觀察”項目發布的《中國行政透明度觀察報告·2009年度》指出,30個省級行政單位行政信息公開六成不及格,國務院下設機構僅兩單位及格。
《報告》對國務院下設機構中的43個部門,及除香港、澳門、臺灣、西藏之外的國內30個省(區、市)進行全面測評,還對北京、吉林、山東、浙江、廣東、四川6個典型省市下屬的全部97個地市級行政單位進行了評測,分為“地方政府版”與“國務院機構版”。
評測工作人員通過網上搜索、閱讀政府公報、查閱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向政府咨詢等形式進行檢索,獲得評測所需的信息。評測分數包括組織配套得分、制度配套得分、主動公開得分、依申請公開得分、監督救濟得分五個方面。為真實反映信息公開對市民的影響,是否公開及監督救濟所占權重最多。
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解釋,這一指標體系是針對目前中國現實的“最低要求”。該項目希望促進“知情權”從一個漂亮的概念,變成一種實際的社會生活。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法公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應松年表示,無論該報告的數據、評價角度、分值分配是否準確,都為社會及政府提供了一個信息公開的全景觀察角度。調查結果也反映了政府信息公開正處在發展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報告亮點
主動公開信息北京居榜首
根據報告公布的地方總體排名表,北京以76.5的分數獨居榜首。
報告稱,在“主動公開得分”指標中,北京市僅在部門預決算公布、政府采購年報公布、《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對政府信息的分類層級方面共扣去4分,總分達到了39分。其主動公開信息的內容廣泛,特別是行政收費信息公布及時、全面,同時通過明確公開時限和建立多部門公開信息的協調機制,保障了主動公開的及時性、準確性。此外,政府公報出版的連續性強,分類細致,便于查閱。
省級政府排名寧夏為最末
根據報告顯示的地方總體排名表,排在前五位的是北京、天津、廣東、上海、山西。排在后五位的為甘肅、山東、新疆、內蒙古、寧夏,其中寧夏僅得35分為最末。
參加評測的30個省級行政單位中,只有12個單位及格(60分或60分以上),及格率為40%,也就是說有六成省級行政單位在這次行政透明度評測中不及格。30個省份中,90%都不同程度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規范,然而將規范的落實情況納入考量發現,僅不足半數省份的成績合格。
國務院下設機構僅兩家及格
報告顯示43個受評測的國務院下設機構中,僅有銀監會和商務部勉強達到60分的及格線;位居倒數第一、第二的監察部和鐵道部,得分僅為12分和24分。包括國土部、國資委在內的其他部委均在60分以下,國務院下設機構的及格率僅為4.7%。
為什么會呈現“省強部弱”的局面?報告認為,在分數權重最大的兩個指標——主動公開和監督救濟方面,各省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而部委在此方面有所欠缺。
下屬地市不及各省“透明”
各省與下屬地市相比,總分往往占據絕對優勢,領先達十余分甚至二十多分,只在極個別情況下總分不及地市,如浙江省。從一級指標得分來看,省級行政單位的優勢相當全面,甚至可以在全部一級指標得分上均取得領先。
報告分析,情況準確反映了政府信息公開自上而下推行的性質,以及由此帶來的、有關資源集中于高層級政府的現狀。信息公開需求的重心在基層,而資源配置的重心則在高層,二者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
法院表態
信息公開司法解釋或今年出臺
從年度報告中不難看出,監督和救濟在整個評分中的權重較高,但各省市及國家部委的得分卻很低。27個省的得分在15分以下,寧夏的政府信息公開監督和救濟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既沒有建立制度,也缺乏相應實踐。這引起了與會的最高法院行政庭副庭長李廣宇的關注。
李廣宇說:“前不久,最高法對全國各省市法院系統受理信息公開案件的情況做了調查,自2008年信息公開條例實行以后的兩年多時間,27個省份都有此類案件。有些省份每年最多能達到300多件。個別的基層法院一年受理的信息公開案件超過了所有行政案件的半數。”
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政府在信息公開工作中侵犯了其權利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對于法院來說,是一種完全新型的案件,應遵循何種訴訟程序規則,條例并未做規定。
“最高法在積極推動司法解釋的制定,來統一認識,彌補法律法規不完善的漏洞,提升司法救濟的程度。”李廣宇還透露,按照原計劃及最高法的立項,去年年底公開征求意見之后,司法解釋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出臺。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