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作為我國“構建幸福城市”的代表城市,江陰市今年將引入積極心理學(也稱幸福心理學)指導城市“幸福”建設。江陰市以人民幸福指數作為城市發展指標的模式,或將在全國其他地區得到推廣。
據了解,今年是江陰第五次下達“幸福責任書”。經過五年的“幸福建設”,江陰市目前每戶有2.2人在崗工作;100個市民眾中95個有社會保險,70萬民農民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江陰市委副書記趙國權說:“今年的主題是以人民幸福評估發展。應該是GDP與GNH(國民幸福指數)的同步增長。”
趙國權介紹說,國家統計局從2006年開始制定國民幸福指數,人的全面發展指數,社會進步指數等統計指標。江陰市也在過去的五年中,把“幸福”作為地區發展的重要檢測劑。
為了更好的指導城市幸福建設,江陰市在此次積極心理學大會上邀請了國內外專家出謀劃策。對于近幾年江陰人民幸福指數的逐漸提高,國外的學者也提出了一些今后城市建設研究的方向和問題。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教授Allen Parducci(艾倫.帕杜齊)說:“幸福指數的增長總有一個頂點,會呈曲線變化。等到這個指數到達一定的高度以后可能產生的問題,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此外,他還表示,保持發展狀態下的危機觀念是很重要的,社會的發展總有出現突發性危機情況的可能。在發展的過程中,隨時備有危機觀念非常重要。
在會上,20國集團研究中心秘書長龍永圖表示,各個國家衡量幸福感的指標和實際發展手段也應該有各自的特點。“中國的國情是:現階段經濟發展有很多大的挑戰,我們人口多,地區差異大,應該更多地強調經濟發展在GNH中的作用。”
來源:中國日報北京版 (記者 楊萬麗)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