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務委上周末稱,此前的11期“各地商品大集”與北京商家的簽約額超過13億元,共170個品牌進入北京市場。北京市商務委搞活流通、促進消費,開展“商品大集”促銷活動是一個好點子。消費者、企業和主辦者皆大歡喜。感嘆之余,頗受啟發。
啟示一 給點兒陽光就燦爛
就筆者所知,首期“江西商品大集”在十多天售賣期內,共90余家江西企業日均銷售額達66萬元,相當于一個中等超市的規模。
商貿業是干什么的?說到底,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用最簡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送到它最該去的地方。可以說,國家各項大政方針能否圓滿有效落實,就看商貿服務業這“最后一公里”的真功夫了。因為,無論收入高低,只有通過城鄉快捷便利、服務周到的商貿分銷網絡,才可以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最方便、最實惠的方式落實到千家萬戶,將全社會、各階層的每一分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活動。因此,面對北京居民、消費者的渴望,促消費就是要辦實事、辦好事,其他條件不變,只要商貿業提供的服務稍加改進、少許提升,都會立竿見影收到實效。促消費潛力巨大,真可謂“給點兒陽光就燦爛”。這樣的金點子可能還有很多。
啟示二 不通則痛釀沉疴
一浪高過一浪的大集購物狂潮說明,渠道通一通百通,商貿業的影響力渾然天成,只要分銷渠道暢通,名特優新精產品就會源源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為生產者帶來更多商業機會。兩相對照,不通則痛釀沉疴,我國渠道淤塞的狀況實在堪憂,不僅存在常說的“賣難”,也有常被忽視的“買難”。
這是因為,國內市場分銷渠道被行政劃定的邊界阻斷壓抑,分銷渠道被切割得零零碎碎難成體系,產銷輻射半徑被大為壓縮,商品很難無障礙高效流動,導致市場化、橫向性商業資源匱乏且成本高、效能低,最終使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切身利益乃至國民經濟都受到巨大傷害,體制機制問題更極大地阻礙了消費增長和擴內需政策的有效落實。江西商品大集竟有80%的商品是首次與北京居民見面,渠道淤塞程度可見一斑。倘若渠道暢通,能搞活多少生產、盤活多少商品、激活多少消費?
啟示三 活血化淤促暢銷
流通業的本質是貨暢其流。由于體制機制等諸多原因,致使流通渠道淤塞、效能低、成本高是我國商貿領域存在的要害問題。
值此“十二五”流通規劃正在醞釀之際,筆者強烈感到,必須將深化改革,轉變方式,疏通渠道,構建現代化、競爭性、高效能、低成本的商品暢銷體系作為北京市乃至全國“十二五”流通規劃的軸心。規劃方方面面要圍繞這個邏輯軸心展開。否則,流通規劃就容易“跑題”。
就商品大集而言,政府出面組織的區域商務合作需要常態化,需要轉變舉辦方式,建立長效機制。目前還屬于特事特辦,一錘子買賣。例如,展銷攤位費全免,貨物儲存費由政府買單。產銷對接之前,靠的是兩地政府機構出面先行對接,各地商品也都由當地政府部門出面擔保,充當“把關人”。并規定如果出現質量和售后方面的問題,各家主辦商場都要對產品銷售給予先行賠付。
可喜的是,北京的商品大集正在向常態化轉變,從政府對接讓位于企業對接。數十家集團、連鎖企業采購經理開始借助這個平臺參與展銷洽談,力求將北京消費者歡迎的商品納入企業長期采購目錄,加快各地名優特新商品進入北京市場的步伐。同時,也為外地企業進京置業、開展銷售業務提供了必要條件。
北京商品大集的示范效應逐步顯現。作為搞活流通、促進消費、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舉措,商務部2010年確定了80個大集式展會,予以支持引導。我們期待著這種百姓得實惠、企業得市場的好事越辦越多。
來源:千龍新聞網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