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重慶力爭完成工業投資1.5萬億元。市經信委昨日發布消息稱,在這筆工業投資帶動下,到2015年,我市工業銷售產值將實現2.5萬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和高科技產業將新增銷售產值8000億元,成為全市工業“第一引擎”。
2年內培育5個千億級園區
“目前全市已經有10個產值200億元的工業園區,到2012年,將形成5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市經信委副主任劉衛東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市將立足優化特色工業園區布局,新增工業項目將以園區為基地形成組團,通過培育多條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鏈,形成不低于2萬億元投資的項目庫。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除了加大工業投資規模,還將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節能減排力度。劉衛東透露,“十二五”末,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將比2010年下降20%以上。
10條產業鏈提速信息產業升級
劉衛東表示,我市下一步將重點培育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集成電路、軟件和服務外包、信息家電、新興汽車、新興裝備制造、新興材料等9大新興產業集群,延伸和完善乘用車、風電裝備、MDI及化工新材料等53條產業鏈,每條產業鏈將重點抓好一批核心企業,重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增強產業鏈集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為重點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我市將以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和兩江新區作為載體,承接臺灣等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同時通過建設軍民兩用集成電路、低成本信息終端、汽車電子和嵌入式軟件等四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重點推進完善電腦制造、軟件及服務外包、集成電路、信息家電、新一代移動通信、光伏及LED、汽車電子等應用電子產品、新型顯示器件、醫療器械、動漫等10條產業鏈,提速電子信息和高科技產業升級。(記者 夏元)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