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力實施“一戶一招,萬戶百村致富”工程,在區鄉村逐級建起幫扶隊伍,使每戶村民都掌握一門以上致富的招數,形成了全區七十二萬農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可喜局面。
據統計,2009年,岱岳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3%,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惠農支出分別增長40.3%、46.1%、45.6%。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增長,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蔬菜、林果、畜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主要指標在全市、全省領先。蠶繭產量連續9年保持山東省第1位。
岱岳區整合農業、農經、林業、畜牧、人力、工信、交通、衛生、文化、教育、科技、司法、金融等職能部門的服務資源,形成一個“幫扶團隊”,對農戶增收集中發力。
該區畜牧局幫助農民走“奶業富民”和“高效肉禽養殖”的路子,相繼扶持發展規模飼養小區230個,養殖專業村190個,規模飼養場3500個,全區飼養大戶達到2.6萬戶,牧業戶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有的達到幾萬元、十幾萬元。2009年,岱岳區畜牧業產值達到157290萬元,占全區農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25.14%。
此外,岱岳區不斷完善激勵措施,培養重用人才,為“一戶一招”致富工程提供智力支持。全區農村各類實用人才達到1.7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6%,占農業人口的16%,形成了一批技能突出、帶領農民科技致富的中堅力量。
汶口鎮農技種子站長、高級農藝師侯秀濤,潛心研究培育糧食作物新品種,先后培育出高產優質小麥、玉米新品種19個,其中小麥“汶農14號” 、玉米“超試一號”新品種均創山東省最高單產記錄。他發起組建了大汶口農作物育種研究協會,免費為農民提供科普、制種服務,會員達到4800戶,年產良種1500萬斤,為入會農民增收20億元,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
“是‘一戶一招’工程幫助俺村走上了共同富裕路。”岱岳區大林村黨支部書記耿繼嶺介紹說:“大林村過去是個封閉貧窮的小山村。圍繞脫貧找出路,區里請來專家建議俺村因地制宜發展林果和蔬菜制種,幫俺建起了興林林果和富林蔬菜制種兩家合作社,免費為全體村民提供種、管、銷等一條龍服務。這樣,我們村很快成為遠近聞名蔬菜制種和板栗、核桃生產專業村,年經濟總收入突破9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65元。”
泰安市岱岳區是個有著70多萬人的農業大區,農業作為這個區的優勢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全區“一村一品”特色高效農業面積達到了45萬畝,特色農業收入占到農民家庭年經營收入的60%以上。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記者 王倩 通訊員 倪青華)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