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簡稱鄂,鄂西8個市(州)占全省面積的70%,囊括了湖北最豐富的生態資源,蘊藏著湖北最深厚的文化底蘊。堪與中原文化媲美的楚文化發祥于此,奇麗詭譎的巴土文化濫觴于此,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舉世皆知;《三國演義》中的赤壁古戰場、荊州古城、襄樊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等等至今猶在。
近一兩年,湖北提出了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方略。2009年1月,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宣布:“今年在抓緊編制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的同時,選擇一批具備實施條件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先期啟動,逐步把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成為國內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楚水巴山即將撩開它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它迷人的魅力。
荊風楚韻,從長江走來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一道,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大源頭。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春秋戰國時為楚國地,湖北至今自稱“荊楚大地”。長江文化的核心部分——熱烈、奔放、自由、浪漫的楚文化,就發祥于此。
楚文化形于器物,以青銅器、漆木器、絲織品等最具代表性。在湖北荊州、隨州等地,大量精美絕倫的珍貴文物出土,見證了楚文化的輝煌。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荊州紀南城遺址便是著名的楚文物寶庫,被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紀南城現存城址總面積為15.75平方公里,紀南城城垣、臺基遺址遍布,城東南有密集的宮殿建筑遺跡,印證著楚國“郢都”昔日的繁華。在那里分布著上千座大小墓葬,已出土古代文物1萬多件,其中越王勾踐劍、鳳凰山西漢古尸、戰國絲織繡花物三項重大發現,曾在國內外引起極大轟動。而近年來搶救性發掘的熊家冢在2008年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考古發現,熊家冢是我國迄今已知的楚國高級貴族墓地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一處墓地,墓中發現中國同時期最長的特大型車馬坑和大量精美器物。有考古學家初步判定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楚王。熊家冢楚墓現已對游人開放,人們可以走進地宮,親自探尋歷史的秘密。
楚文化形之于思想、文學,則不能不說《楚辭》、屈原與老莊。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屈原,為中國文學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魯迅贊屈原《楚辭》“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也滋養著千年以降中國文人之精神。而屈原的故鄉,便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那里的屈原祠,香火仍盛;曾經哺育屈原的青山綠水,蔥翠依舊。
老子、莊子的道家哲學,同樣溯源于楚文化。中國道家哲學、道教文化的圣地是湖北十堰的武當山。元末明初,武當道學家、武術名家張三豐,創立了太極十三式,使武當山成為太極拳發祥地。元、明朝數百年,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朝拜者人流不絕。明朝將武當山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上,武當道教也達到登峰造極的繁盛時期。如今武當古建筑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宮觀音樂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與武當道教文化、武術文化、養生文化(含道醫、中草藥文化)以及道教神像、雕塑、壁畫、彩繪、石刻木刻、法器文物、書法楹聯、傳說故事、風俗民情等,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武當文化。
拾級而上,這里可以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奇妙自然景觀,蒼山云海之間,道教“九宮八觀”更是仙氣十足。走近它們,每座道觀,都訴說著一段歷史、一段傳說、一種信仰。聞名海內外的太極功夫,也在這些宮觀中默默傳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