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訪談要點
|
云南省教育廳長羅崇敏: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小學生減負
Updated: 2009-02-06 16:25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羅崇敏任云南省教育廳廳長之后,一系列先進的理念,逐漸滲透到云南省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中。“三生教育”受到社會、家長、學生的廣泛歡迎,得到國家教育部、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創造性地提出“普及十三年教育”卻在云南再次引發爭論;制定強硬措施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效果將如何,引起云南各界廣泛關注……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接受中國日報記者的專訪,就記者關心的問題做出解答。以下是訪談實錄: 中國日報記者: 在前不久召開的云南省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狠抓高等教育這個龍頭,這方面今年將如何推進?云南如何吸引高素質的人才,特別是海外人才,有什么目標嗎?羅崇敏:云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問題,在去年7月份我們召開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云南省委省政府頒布了關于深化改革,大力發展云南高等教育事業的決定。這個決定為云南今后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四個建設、四項改革的目標和要求。 所謂四項建設:首先是高等教育現代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二是加強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建設,第三是加強高等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第四是加強高等教育管理建設。 另外,四項改革是: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深化辦學的國際化體制改革。四項改革就是云南今后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主要的目標和任務,云南高等教育總的來講在改革開放30年中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現在我們在校的高等學校的學生已經有53萬,但是我們高等教育處在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的時期,處在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階段。我們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只達到16.17%。所謂大眾化,國際上講是15%,處在這一個階段,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任務就相當繁重。 中國日報記者:那下一步重點要抓什么工作? 羅崇敏:下一步重點要抓幾項工作,首先是千方百計加大高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要以昆明呈貢高校園區建設為龍頭,從而推進云南省高等校區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呈貢園區現在已經有近2萬學生入住,現在在全面推進呈貢新區的建設,以后規模要達到入住12萬學生。另外,各地州的大學基礎設施建設都在加快,今年,全省將會建設總計350萬平方米的大學校舍。這是一項重點工程。 第二項工作是抓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是通過離職學習和在職培訓來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層次和水平。再一個就是引進人才,我們要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引進高層次人才。比如說昆明醫學院成功引進新加坡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肖志成博士,不僅引進一個人才,還引進了一個團隊。我們各個學校,各個學科都要引進高層次人才,云南高等院校引進人才的大門是敞開的,我們歡迎世界各地,包括國內各個領域的人才涌進我們高等院校。 第三,我們下大力氣抓學科專業方面建設。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國家和省級特色專業建設取得一些進展,有55門課程獲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表彰。新增昆明理工大學“非常規冶金”、西南林學院”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云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經教育部專家驗收獲得優秀。今后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建設。 第四,我們抓體制機制建設,重點是深化幾項改革。剛才也提到,我們要千方百計大力發展民辦高等教育,調整高等院校的辦學結構。現在我們高等院校的民辦院校的達到了4.7%。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我們民辦高等院校要達到10%以上。這是第一個改革。第二個是抓管理體制改革,就是抓政府對高校的管理,抓學校內部的管理體系。兩方面的體系改革都要抓,政府簡政放權,使高等院校有更多的自主權。第三個是大力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要堅定不移的走高等院校后勤社會化路子,引進商家,投入高等院校后勤服務設施的建設,今后這個力度會加大。 中國日報記者: 那云南省有沒有制定一個引進人才的目標? 羅崇敏:引進人才我們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比如說:資金支持方面、學科專業建設支持方面、還有一些項目支持方面等。 中國日報記者: 目前全球面臨金融危機,全世界都在爭搶人才。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云南引進人才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 羅崇敏:云南引進人才的優勢我認為首先是云南的高等教育發展還處在大眾化階段。我們不同類型的人才都需要,也就是說從高端人才到中端人才我們都需要。這樣我們引進人才的平臺大,領域寬。 第二,云南地處邊疆省份,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接壤。東南亞國際小語種教學是我們的特色,我們需要的教師,需要的人才也較多。 第三,云南省政府出臺的引進人才、加強學科建設的政策相對比較好。省政府每年拿出2億資金來進行學科平臺建設。學科平臺建設的關鍵是人才建設,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條件。 我認為人才也有個流向,特別是國內人才。首先是向經濟發達地方流動,然后又向經濟欠發達地方流動,云南屬于后者,它順應了國內人才流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人才流動的規律。 要說不利的因素呢,首先是我們學科專業建設的平臺不大,其次是我們省的產業建設,特別是科技產業建設相對滯后,導致高端人才引進難。高端人才引進來,他的目的是來創業的,如果有創業這個平臺,高端人才的引進就相對容易些。 我們有三個優勢兩個劣勢,優勢和劣勢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優勢和劣勢是變化的,未來很可能我們的劣勢會變成優勢。 《關鍵詞:中小學生減輕負擔》 中國日報記者: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提出已經好多年了,給我們的感覺是提歸提,做歸做。可是我們注意到前不久云南省教育廳提出將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將嚴禁補課,嚴控作業量、取消百分制,保證體育課等,還聘請了102名監察員,說如果發現中小學校違規,將解除校長職務、解聘相關教師,措施很嚴厲。 羅崇敏:是的。全面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是指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心理負擔,精神負擔。為什么要減負呢?是因為學生負擔太重了。我深度調研過,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最終教育廳黨組作出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的決定。 我在調研過程中看到,口口聲聲喊素質教育,其實是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口口聲聲說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其實學生的負擔確越來越重。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反思。學生負擔過重,根源在教育,表現在社會。因為現在社會有這個需求,家長總覺得不能給孩子玩,天天就是要上課、補課,不補課就要落后。可是,好成績不是補出來的,好學生不是壓出來的。靠補靠壓,只會使學生變形,只會使學生畸形成長。我見過這樣一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才兩個月,中午老師布置了120道數學題,孩子做,父親幫著做,母親也幫著做,因為他下午就要交啊,三個人做都沒有做完。你說這個孩子他負擔重不重?作業的負擔,心理的負擔……他剛剛入學兩個月,就受到這樣的心理摧殘。我們很多家長下班后,馬上吃飯,然后陪著孩子做作業,陪著孩子去老師那里補課,一補補到晚上10點鐘。你說家長辛苦不辛苦,家長負擔重不重?有的老師課后帶著七八個學生,多的甚至10多個。每個學生一個禮拜要補兩節課,意味著這個老師每星期要上30節課,少的也要上十幾節課,可是一個老師的正課時間也就是12節。你在業余時間再加上那么幾十節課,我就不相信老師的精力那么充沛,他正課45分鐘的質量到底如何?你說老師的負擔重不重? 我假期走訪了三個新華書店,在售的教輔有近兩百種。我到學校里面看,這邊說要減輕負擔,那邊學生的課本堆得比人還高,這里面除了學習負擔還有經濟負擔。所以我們下決心采取果斷措施來全面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教育廳發了文件,如果你違反這些措施,從新學期開始,派出100多個特派監察員,發現一個處理一個,校長違反,免職;老師違反,辭退。這個當然會引起反響,因為這里面涉及到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經濟利益,可是教育責任、社會責任、歷史責任驅使我們還是要下決心,要堅定不移抓出實效。 中國日報記者: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實行教師末位淘汰制,以學生的分數來作為教師年終的考核標準之一。 羅崇敏:我們要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百分制,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做這個事情,希望全社會都來支持,不然減輕負擔是一句口號,最后傷害的是學生、家長,傷害的是教育的尊嚴,傷害的是民族的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