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述評)更加自信地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十八大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 歷史,總是在重要的時刻標注下鮮明的印記。
這是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一次總動員——
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號召: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一個關節點——
中國已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中國共產黨人正帶領億萬人民更加自信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邁出堅定步伐。
新戰略高瞻遠矚,新目標催人奮進。此時的中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關口……
一字之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再上新臺階
宏偉的事業,總是在不斷奮進中騰飛;
壯麗的篇章,總是在不懈奮斗中續寫。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基礎上,十八大在報告主題中鮮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部署——從“建設”到“建成”,這是共產黨人做出的鄭重承諾!
十八大代表、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認為,“建設”到“建成”雖一字之改,但內涵極為豐富、深刻,意味著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更明確、要求更嚴格、未來發展的信心更充足。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
“一個是建黨一百年的目標,一個是新中國建國一百年的目標,兩個目標環環相扣、相互輝映。”十八大代表、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認為,“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對世界的明確昭告。
這是一幅描繪2020年中國的美好藍圖——
從經濟發展指標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從民主法治指標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從文化建設指標看: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從人民生活指標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和諧穩定……
從資源環境指標看: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新目標步步登高,催人奮進,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王軍代表說。
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這一系列奮斗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表明了我們黨對什么是小康社會、如何建設小康社會認識的深化,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的歷史必然性。
十八大代表、國情專家胡鞍鋼說,這一過程體現了黨的發展戰略“方向一致性、戰略連續性、步驟階段性”的重要特征,避免了 “大躍進”式的大起大落,始終堅定地向著既定目標前行。
“十八大的新部署,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十八大代表、經濟學家蔡昉認為,新目標的設定將會倒逼中國攻堅克難,更堅定地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而奮斗。
發展永無止境,奮斗永不停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倒計時,今后五年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的完成,將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奠定堅實基礎。”十八大代表、浙江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