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已進入攻堅克難的后半程。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代表們認為,“四化”同步發展是我們黨立足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最新成果,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的科學把握,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指明了航向。
“四化”同步既符合現代化客觀規律,也符合時代特征
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是現代化的基本內容。從世界現代化發展規律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能否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成敗。
“牢牢把握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焙D鲜∥N?、??谑形瘯涥愞o代表認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必須統籌發展,同步推進;否則,現代化就會走彎路,甚至停滯不前。
陳辭說,21世紀是信息時代,從“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發展,比以往增加了一個“信息化”,非常好地契合了時代特征,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信息化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同其他“三化”之間互相促進。
“四化”同步本質是互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劉新齊代表認為,“四化”是一個整體系統,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工業化、城鎮化可以帶動和裝備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則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進其他“三化”。因此,促進“四化”在互動中實現同步,在互動中實現協調,才能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難點,大力補齊“三農”短板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明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產業發展中最薄弱的問題是農業。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現代化滯后的問題日益突出。
“‘四化’同步難點是農業現代化。”代表們認為,農業現代化如果跟不上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步伐,也會導致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受阻,影響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
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代表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四化”同步著眼點應該放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上,補齊“三農”短板,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吉林省松原市委書記王常松代表說,到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關口,但民工荒、農村空心化等問題依然突出。今后要積極推進“健康城鎮化”,從關注速度轉向關注質量,從空間城鎮化轉向人口城鎮化。
以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陳辭建議,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信息互動和資源共享,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消除城鄉數字鴻溝,改善農民生活。
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推進“四化”同步,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破解深層次矛盾。
王常松說,“四化”同步,當前主要是解決好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城鄉公共服務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一是普惠,公共服務體系能夠覆蓋城鄉全體居民;二是均等,即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是均等化;三是一體,形成城鄉一體的制度框架。
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山西晉城市無煙煤礦業集團董事長武華太代表說,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完全有能力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財政支出應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大幅度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總量,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高廣濱提出,機制改革立足點還是以人為本。健全農業轉移人口權益保障機制,應轉變觀念,對農民工由排斥轉向容納、由管制為主轉向服務為主,促進農民工向市民轉變。
建立健全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機制。陳辭認為,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即使將來城鎮化率更高了,仍然會有幾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因此,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
代表們認為,城鄉差距根源在于要素交換不平等,應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不斷深化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領域的改革,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健全信貸資金投向農業農村機制,讓更多要素流向農村。(記者 王君平 馬躍峰 楊明方 劉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