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地里只收玉米,我家還能多收1噸多大豆。”在農民何文禮家地里,收獲后留下的金黃色玉米稈和大豆秧高低交錯,似在現身說法。通過進行玉米和大豆間作種植,何文禮家今年比臨近地塊多收獲2噸糧,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
“盡管今年出現蟲災和玉米大斑病,但今年糧食仍喜獲豐收,收入增加15%沒問題。”全國產糧大縣、吉林省農安縣華家鎮晾衣門村農民何文禮今年57歲,平時對農業科技情有獨鐘。
“已經是第二年進行間作種植了?!彼嬖V記者,“去年春天購買種子時,聽說省農科院正在當地選擇農田試驗間作技術,我就找到農業專家報了名?!彼f。
2011年,何文禮家種了1.5公頃旱田,其中1公頃實行玉米大豆間作種植。
他拿出一個小學生用的算術本:“經過農業專家測算,當年這塊地打了玉米27320斤,比相鄰地塊單種玉米產量還多了600斤,主要是還額外收獲了2240斤大豆。”
何文禮笑著說:“當時按照玉米1元一斤,大豆2元一斤計算的,1公頃就增加收入5011元,比單種玉米增加收益20%以上?!?/p>
今年,他將1.5公頃旱田全都進行間作。雖然當地發生了二代黏蟲和玉米大斑病,但間作地塊卻發生較輕?!敖衲晡壹?.5公頃地共打了4萬多斤大豆和玉米,比臨近相同地塊多打了4000多斤糧?!焙挝亩Y說,“大家看到我家地出效益了,明年有不少人也要這樣種?!?/p>
由吉林省農科院獨立完成的“玉米-大豆間作”示范技術在今年秋季取得突破。課題牽頭人、吉林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員劉寶泉說:“該技術在保證玉米高產、增產的同時,可有效解決中國糧食主產區玉米、大豆‘爭地’矛盾。”
由于種植大豆的比較效益低于玉米,近年來我國東北、華北和黃淮糧豆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致使大豆種植面積急劇下降。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降至1.2億畝,比2011年萎縮30%。目前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已達80%,超過安全警戒線。
劉寶泉表示,2010年以來,通過在全國產糧大縣農安縣和公主嶺市等地試種,套種玉米大豆田比玉米單種田實現增產1.5%-6.5%。此外,平均每公頃間作田可額外穩定收獲大豆2200斤,最高產量為2300斤。
“通過間作,作物通風透光好,充分發揮群體邊行,因此植株發育健壯。”劉寶泉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認為,玉米大豆“帶狀間套作”種植技術,在實現玉米、大豆雙豐收同時,對于有效保護耕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效果明顯。
對于間作技術發展前景,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崗位科學家、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楊文鈺說:“我國現有玉米種植面積5億畝以上,若能全部發展玉米-大豆帶狀間作種植,可實現玉米總產1.9億噸、大豆總產4000萬噸,加上凈作大豆產量1000萬噸-1500萬噸,能夠滿足我國未來的大豆需求的70%-80%,可有效解決糧油矛盾,保證國家糧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