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蘭在實驗室工作。 邴暉攝
43歲的羅素蘭文雅而淳樸,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在同事眼里,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學術“女超人”;在學生眼里,她是個勤勉治學的好老師。海南首個“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的創新團隊帶頭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一個個沉甸甸的榮譽,記載了羅素蘭扎根海南大學13年,在海洋藥物和生物技術創新研究道路上不斷探索的足跡。
埋頭實驗,收獲累累碩果
1999年,博士畢業的羅素蘭來到海南大學任教。“生物技術研究對生物資源的依賴性較強,海南是海洋大省,有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供研究使用,所以再苦再難,我也要堅持下來。”羅素蘭說。初來海南大學時,分配給她的實驗室空空如也,用的都是淘汰下來的舊桌椅,連空調都是她從自己家里搬來的。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羅素蘭始終以實驗室為家,不分寒暑埋頭在她的實驗中,為科研事業傾盡了心血和汗水。和很多職業女性一樣,羅素蘭也要面對家庭與事業的兩難選擇。她笑著說:“幸好我的丈夫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家務事大多由他打理。”
經過不懈的努力,羅素蘭在研究領域取得了多個重大的研究成果,做出了突出貢獻。她負責籌建的海南大學制藥工程專業和海南大學生物技術實驗中心,為海南大學第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成功奠定了基礎。如今,羅素蘭主持著“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等20個課題。
此外,她還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海南產芋螺及其毒素資源庫,發現芋螺毒素新基因306個,人工合成了50多種芋螺毒素。
13年堅守,只為一個夢想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我把自己在科研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帶到課堂上傳授給學生,讓他們了解最前沿的技術,為培養生物技術人才打下基礎。”羅素蘭說,她對課堂的熱愛并不比科研少。這些年,她并未因科研任務繁重而遠離教學第一線。
在教學方式上,她堅持采用雙語教學,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對待科研問題上,她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經常教育學生們要勤勤懇懇、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研究。每年,羅素蘭都超額完成教學科研工作量。
“借助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后再創新,我們在海洋藥物研究領域才能有所突破。雖然我們的起步晚,但進步較快,目前在某些領域已經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羅素蘭帶著這份求學創新的信念,先后到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猶他大學等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長期與這些國際知名大學保持密切的合作研究關系,并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等多項資助。
羅素蘭說,13年的堅守只為實現她心里的一個夢想:建立海南海洋藥物學科,確立海南大學海洋藥物的學術地位,并爭取在國際海洋藥物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實現我國在海洋藥物芋螺毒素上的突破。(記者 黃曉慧)